星辰在线3月27讯(星辰全媒体记者 罗建勋)“汉江,其实和汉族、汉人、汉礼、汉字、汉语、汉服、汉文化、汉学等概念一样,都是一脉相承的,皆来自于我国历史上的汉朝。也和湖南的湘江河一样,历史积淀很深。”3月26日下午,非虚构作家袁凌携新书《汉水的身世》做客长沙藏湘知文化记忆馆,分享写作背后的心路历程。来自湖南师范大学语言学专业在读研究生、金石读书会成员和写作爱好者等40余位书友齐聚一堂,聆听并交流相关读书感悟。
汉江,又称汉水,汉江河,为长江最大支流,发源于陕西秦岭,其干流流经陕西湖北两省,奔腾1577公里后,在武汉的南岸嘴与龙王庙之间汇入长江。因流经地区多峡谷险滩,所以水力资源非常丰富。袁凌向长沙的读者朋友们介绍,他自己从小就在汉江流域安康区域段长大,为读大学来到极度缺水的西安。袁凌读大三时,西安开凿了穿越秦岭的十几公里隧洞,把汉江水上游两条河水注入渭河支流,于是在西安的袁凌通过城市布水系统又一次喝到了汉江的水。这个小规模的调水工程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南水北调。
2014年底,因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,在北京工作的袁凌再一次喝到了汉江的水。正是这种奇特的经历以及自幼对汉水的深厚感情,让袁凌下定决心写《汉水的身世》这本书。于是从2014年到2022年的八年时间里,袁凌陆续走访了汉江沿线的水坝,查阅了地方资料,采访了移民、纤夫、船工、渔夫和居民等辗转迁徙的诸多人物,他将自己对汉水的感情推及到更多其他普通人,也慢慢上升至国家层面与汉水的关联,然后将这一路田野调查的记录整理成册。 “我需要为她写些什么,记录她悠久的生命和变迁,记录她眼下为整个中国的付出,记录下她是怎样一条伟大的河流。”于是便就有了《汉水的身世》这本书。
“鱼才是江河真正的主人!”在长沙活动现场,袁凌从“缘起”“争水”“移民”“航运”“鱼和渔”和“环保”等六个层面分享了自己的调查写作要领和一路上的心灵感悟。《汉水的身世》便是融合了自然、历史、社会、人文与现实,通过非虚构写作的方式,写出汉水作为一条古老江河的时代感和生命感,以及记录了汉水自身和它的子民、环境、历史与现实。他表示每个人都有母亲河,对河流的热爱和对水源的亲近是人类的天性。由河流带来的乡愁在无数个夜里会向思乡的游子一股股袭来。他通过书写大江大河和普通人的种种关联,目的是让人们时刻谨记“水是生命之源”的道理和展现出如水一般的生活自由气息。
【人物简介】
袁凌,复旦大学中文系硕士毕业,著名作家、特稿记者、媒体人。出版有《青苔不会消失》《我的九十九次死亡》《寂静的孩子》《生死课》《记忆之城》等书籍。曾被评为单向街年度青年作家、腾讯年度非虚构作家、2012、2013腾讯年度特稿和调查报道奖、腾讯书院文学奖2015年度非虚构作家、南方传媒研究两届年度致敬等荣誉。